本周热点
“知音湖北·御风冲浪”湖北文旅第一届夏日桨板系列首站在咸宁启幕。7月7日,“知音湖北·御风冲浪”2024湖北文旅第一届夏日桨板系列首站在咸宁九宫山云中湖启幕。赛事由湖北文旅集团积极响应“体育赛事进景区”的政策号召创办,紧跟“跟着赛事去旅行”的消费风向和“新三板”运动蓬勃发展的健康潮流,充分发挥自身在体育、景区、酒店等方面的资源优势,集体育竞技、休闲娱乐、文化旅游于一体。
“走进学府 遇见未来”湖北高校研学之旅开启火热暑假。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走进学府 遇见未来”湖北高校研学之旅活动向全国招募100名中小学生,提供7月12日—7月16日共5天4晚的免费体验名额。活动将走进位于武汉的5所高校,沉浸式感受名校生活和文化底蕴,参与20+多样化的高校研学课程学习。
2024荆门漳河阳光沙滩“新动一夏High玩季”即将开启。荆门漳河阳光沙滩提档升级,焕新登场,免费送门票福利正在进行中。7月13日至8月25日,漳河风景区阳光沙滩开启2024年消暑狂欢季,共享七大主题派对,包括夏日沙滩泼水节、夏日梦幻奇妙夜、盛夏漳河篝火夜、比基尼狂欢夜、漳河摇滚音乐节、爱在漳河七夕夜、幻游漳河魔术夜。
最新资讯
● “中国行”持续火热,入境游彰显发展新活力。近日,海外社交平台“China Travel”热潮涌现,“中国行”线上线下持续火热。随着免签国家“朋友圈”不断扩容、支付便利化、国际航班频次增加等多项措施推出,外国游客入境数量不断攀升。中国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占比58%,同比增长190.1%。
● 中国暑期旅游大数据:出游日韩及“新马泰”热度高。同程旅行7月8日发布《2024暑期旅游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入出境游的强劲增长是今年中国暑期旅游旺季的一大特点,出游日韩及“新马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整体热度最高。报告显示,今年暑期出境游需求旺盛,热门目的地主要集中在亚洲,特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与中国互免签证的国家形成了一条“免签黄金线”,成为中国人暑期出境游的首选。
● 第三届中国支线航空暨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召开。近日,第三届中国支线航空暨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在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召开。大会由中国航空运输协会、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共同主办,旨在推动“干支通、全网联”服务模式创新,促进国产支线飞机推广使用,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会嘉宾围绕支线航空与低空经济、支线航空发展与文旅融合、支线航空运营与服务实践、创新支线航空模式与积极扩大航空人口、促进“两翼”齐飞与培育发展民航新质生产力等主题进行交流。
● 文旅消费持续升温,避暑游激活“夏日经济”。今年夏天,全国各地推出6300余项惠民措施,发放总额1亿多元的文旅消费券。据旅行平台数据显示,6月以来避暑游预定订单同比去年有明显增长,大理同比增长495%,九寨沟同比增长138%,阿尔山同比增长95%,乌兰察布同比增长70%,张家口同比增长57%。各地推出了一系列“夏日限定”活动,山间避暑、冰水游乐、古街夜游等活动满足了游客多元消费需求,推动文旅市场繁荣发展。随着“暑期文旅”拉开帷幕,度假游、研学游、亲子游、文化游等多个文旅消费主题也值得期待。
● 2024世界文化遗产对话会在皖举行。7月5日,2024世界文化遗产对话会在合肥举办。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黄山风景区管委会、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世界文化遗产地与安徽高校、政府、企业的代表受邀出席,就“遗产·文化:系统性保护、展示和传播”主题展开分享与探讨。会上,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黄山风景区管委会负责人从不同地域、视角切入,穿越时空与文化遗产“对话”,砥砺民族精神之魂,呈现东方文明之美,共享人类文明成果。景区单位代表就各世界文化遗产地的传承、保护与创新举措进行分享。科技企业与遗产地展开“对话”,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新思路。
● 《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管理与服务》公开征求意见。7月8日,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旅游行业标准《自驾车旅居车营地管理与服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与服务》),公开征求意见。该标准是对《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质量等级划分》(LB/T 078—2019)中管理与服务部分的扩充和完善,旨在满足自驾车、旅居车与露营旅游市场新发展阶段的需求。《管理与服务》对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服务质量的总体要求、服务要求和管理要求作出规范。
● 国家文物局部署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日前,国家文物局就做好2024年暑期博物馆开放服务工作发布通知,作出部署。通知强调,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提前预判、科学谋划,整合所在地区文博资源,针对观众需要做好组织调度,策划推出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和教育活动。通知要求,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指导,科学评估场馆承载量,创新举措,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观众参观博物馆便利化水平。
——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