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1月30日召开的湖北文旅集团高质量发展务虚会上,表彰了前一阶段“共谋改革、我要建言”优秀建议提案,其中,湖北数字文旅集团《关于集团文旅板块数字化运营的若干建议》获评优秀奖,现就相关内容摘编刊发如下。 关于集团文旅板块数字化运营的若干建议 一、关于推进集团数字化运营的几点建议 1、继续巩固集团整合营销体系 (1)夯实在线旅游供应总出口。湖北文旅集团整合营销执行数年效果良好,自2017年以来累计测算为集团文旅板块压降OTA等三方渠道的佣金过5000万元,三方平台平均佣金率从约15%压降到现阶段约8%,以文旅板块30亿交易体量(2023年)和18.3%在线渗透率测算,节约佣金成本以千万计。 建议:进一步强化整合营销,支持私域流量池建设,强化集团作为资源方的话语权和谈判议价能力,降低对三方平台的依赖。坚定不移地继续将“游湖北”作为集团文旅资源线上运营的唯一官方供应商,实现统一运营主体,统一管控价格政策,统一宣传推广,放大资源集聚效应。同步细化考核文旅板块对“游湖北”平台使用率、核销率、占有率等指标。 (2)规范价格体系管理。疫情三年,是短视频高速发展的三年,针对短视频平台让渡政策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出现价格不一和倒挂,引发客诉和渠道投诉。 建议:从集团层面规范价格体系,确保单票供应全平台同价,确保产品和二消全平台供应,科学把控价格,降低对某一类渠道的过度依赖;理性分析新兴平台,建议更多通过包装产品、创新产品,输出优质内容去提升短视频平台转化,避免“以价换流量”,保障渠道健康持续发展。 2、加速推动大会员试点运营 结合咨询机构专业意见“多业态的联合会员运营需要集团统筹,在起步阶段给予充足的政策支持”,结合首旅、中旅会员既往运营案例,集团大会员体系要落到实处,需要集团层面统筹推动,各版块子公司群策群力。 建议:一是明确集团会员权益体系和成本分担办法。加速推动大会员平台在各景区、酒店场景的试点运用,明确会员权益积分体系、权益成本方案;二是强化考核,确保相关公司利用场景的会员拉新执行到位,可将大会员体系关键数据如会员拉新数量、会员消费营业额、二次导流营业额等进行考核排名;三是加强运营统筹。自上而下明确各公司大会员运营工作负责人,统一组织相关培训。 3、加速推动神农架、恩施等目的地数字化运营试点 神农架、恩施资源禀赋好且高度集中,落地线上融合线下的“一机游”运营具备良好条件,可加速打造目的地样板。 建议:集团强力推动和支持在数字化运营触角下沉,探索试点“一机游”服务游中场景的样板,支持数旅集团联手神旅、恩旅联合打造目的地平台标杆。建议对标黄山、黄果树模式,实现目的地平台工具化、供应链化,将资源应上尽上平台,未来,景区游客中心和服务窗口将以现场服务为主,除保留个别服务窗口外,均实行“游湖北”平台扫码购票,分销渠道全部线上化,资金在“游湖北”平台归集后通过清分系统以T+1的模式与景区分账,确保所有交易在“一机游”平台。在此基础上,适时推动神旅、恩旅等龙头资源方通过股权合作方式与数旅联合推动“一机游”落地。 4、探索文旅一卡通联动运营新模式 2022年6月以来,数旅集团与隆中公司合作发行“襄阳职工工会年票”累计已超9万张,效果良好。 建议:将旅游一卡通作为顺应去门票化趋势和后疫情时代市场复苏的重要切口,继续深入探索一卡通运营新模式。在集团内复制“地方龙头资源企业+地方总工会+一卡通”的市州模式,共同分润并布局市、州工会市场,持续探索惠民卡的景区代销分润等新方式。要深入湖北省过千万工会会员推广湖北文旅一卡通,夯实集团大会员体系和平台的消费粘性。 二、关于数字文旅融入“数字湖北”建设的相关建议 1、强化全省文旅数字化顶层设计 建议:推动湖北省文旅厅层面出台政策,全面提升文旅数字化各类指标在旅游度假区、特色街区、文旅小镇以及A级景区创建中的比重,并纳入其考核和复检中。以及以奖代补,加速扩面,扶持和建设一批数字化试点示范单位和运用场景,如5A级景区、龙头星级酒店以及核心文化场馆。同时,在财政贴息贷款等产业扶持政策中,对这些企业给予更多扶持。此外,在湖北文旅资源大普查中,以数字化手段建设湖北文旅资源数据库。坚持“一盘棋”、“一条龙”,建立和打通文化场馆、非遗、文保、景区、酒店、民宿、旅行社、导服等全部资源的数据库。 2、统筹协调“数字湖北”建设 建议:抓好协调机制,全力推动公安、交通、商务、经信等各条块、各条线与文旅的大数据共建、共享,避免出现“数据缺口”、“数据孤岛”和“数据烟囱”,尤其是要接入目前尚未接入的酒店入住数据;在鼓励各市州加速建设和运用文旅大数据的同时,推动省级层面数据能力“下沉”,实现对市州的数据复用和平台赋能,减少市州冗余投入,确保大数据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建议从省政府层面统筹,以省大数据局为协调单位,加速推动“数字湖北”建设,加速推动省一级层面的大数据中心建设与大数据的搜集、清洗和运用。逐步对通省直各部办委局、市州以及省属国企已经建设的、正在建设的各类数据库,形成统分结合的大数据工作机制。